【人物名片】杨志:蔚县大探口村农民
今年8月15日,书法家在蔚县第九届剪纸艺术节•全国优秀剪纸艺术作品征集活动启动仪式暨“共赴振兴路 才艺大比拼”群众性文化活动展演现场,杨志记者被一位双手疾书的草根农民“书法家”吸引,只见他粗糙的双手书写双手握着大抓笔,时而右手挥毫泼墨,人生时而左手笔走龙蛇,快乐吸引诸多观众驻足欣赏。华章一打听,书法家原来他是杨志在全县22个乡镇561个行政村开展的“共赴振兴乡村路•才艺大比评”群众性文化海选活动中脱颖而出的“一枝独秀”。
带着崇敬之心,草根记者于11月下旬的双手书写一日驱车奔赴到杨志之家——蔚县传统古村落,位于大南山红崖峪口的人生宋家庄镇大探口村。
一进院落,快乐杨志正忙碌地在羊圈给羊添加饲草,华章忙完进家开始他的书法家“双手书法”。
只见他用抹布把堂屋的地面稍加擦拭,把水倒在地上,便开始用笔蘸水蹲在地上书写。行云流水的“地书”让人很是诧异,书法家,不都是高大上的写字台面,平铺的毛毡上高端笔架、砚台、镇石及宣纸等,然后沉浸在一壶冒着热气的茶香中,静享心灵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吗?可杨志这环境?这写法?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杨志的内心深处。
杨志今年62岁,30多年来一直在村务农、放羊。
80年代,杨志因家庭条件所限,无力继续学业,高中毕业后便开始夏季外地打工。因当时家境困难,为了增加收入,冬闲时进入腊月,他便到蔚县城牌楼大街农贸市场。当时市场红红火火,春联也成了当地必不可少的传统喜庆饰品。
寒冷的冬天,他现场用小火炉烘烤着墨水,将裁好的红纸铺到用废旧纸箱制成的“桌面”上,哆哆嗦嗦地书写着春联售卖。
他笑着说,他写的对联根本就不是书法,也谈不上是毛笔字,只是依着小学三四年级上书法课,掌握的些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,凭着感觉写。虽然当时没有好看的印刷品春联,人们对字体的美丑也要求不严,但杨志还是因他的字“不好看”而影响收入,他越来越感到写字的差距。
一次,一位老者静静地驻足在杨志的春联摊前,细细地观察着他的“一笔一画”。看了许久,老者情真意切地对杨志的毛笔字进行了点评,指出了他书写字体的不规范和运笔的欠缺等。杨志一看老人精通书法,还点拨自己,便一下激动起来,虔诚虚心地向前辈赐教,老人毫不保留地给他讲了对联和书法的内在关系、篆隶楷行草的区别和顺序及如何临帖等。杨志茅塞顿开,自此,他走上了专业学书法的“艺术”之路。他节衣缩食,购买了一本字帖,因无钱购买练字纸张,他便以地为纸,蹲地临摹,一根毛笔经常让他写得成了秃笔。
练书法,已融入到了杨志的思想深处,和他的生活密不可分。农忙季节干完一天农活的他,放下疲惫的身躯,晚上开始蹲地练字;在放羊的山上,他都忙里偷闲地用树枝在地上反复练习。若有机会出门或参加书法活动,他看到不同的字体,便用心揣摩,研究每种字体的不同风格和书写方式,用心去记,用手隔空临摹,回家后再用笔蘸水在地上临摹。
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,杨志毛笔字的笔法、结构、章法等突飞猛进,书写的春联也被人们认可,收入也多了许多。
20年前,正当杨志书法得心应手之时,他写书法的右手中指关节因劳累过度损伤长出疙瘩,疼痛难忍,失去了控笔能力。失去了学写书法的乐趣,杨志感觉生活也没有了滋味,每天沉浸在困苦之中。
对书法的酷爱让他痛定思痛,不能被右手的病痛影响自己的书法之路。杨志决定用左手练字,继续从娃娃时的握笔基础,一笔一画学起。左手这一练就是20多年。
如今,杨志的“双手书法”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,在蔚县书法界也是颇有名气。
“如遇烦心事,我一提笔就全部忘掉;如有高兴事,我就写它几段,让我更快乐。书法,改变了我一个种田、放羊农民的生活方式,也让我的日子多姿多彩起来。我虽然没获过奖,但我将在书法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,让我的晚年生活因书法而丰富多彩。”杨志,凭借对书法的热爱,书写着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。
(河山新闻记者 武殿森 通讯员 邢建荣 )